二、技術改造是企業技術進步和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
前些年,本行業一批骨干重點企業得到了國家有力的支持,進行了專項技術改造,初步形成了高起點、專業化、規模生產的雛形,提高了市場競爭能力。在今年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下,這些企業有效地為各行業主機提供了優質配套,出口得到增長,企業自身的效益明顯提高。特別是幾大集團公司實行了“債轉股”等政策,債務減輕,利潤明顯上升。但同時可以看出,沒有改造的企業,技術和裝備落后,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險,有的已無聲無息,應驗了“不改造等死”的預言。
三、積極吸引外資,努力推進合資、合作,提升產業水平
加入WTO后,外資的進入,勢不可擋。本行業現有三資企業約100余個,引進外資約10億美元。今年伊始,本協會已經收到一些外商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咨詢,包括獨資、合資、收購、尋找代理、詢問市場行情等。對此,我們認為應積極吸引外商與我們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這有利于彌補行業資金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技術水平,有利于提高營銷和管理水平以及融入國際商貿體系。
我們應當注意外資進入的新動向:原多為合資,現多為獨資;原多呈“綠地建廠”,今后更多外商會通過購并等方式進行新形式的合作。
四、推進企業機制的改革,是企業面臨的重要抉擇
不久前通過走訪70多個企業,我們對近年來液壓氣動密封行業資本結構的變化感觸很深。發現除個別外,外企的發展勢頭很快,基本瞄準我國短缺的技術水平高的帶有方向性的產品,如上海液氣總公司薩澳、帝人制機兩個合資企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形成規模效益,占領了挖掘機、壓路機等高檔工程機械的液壓市場,并積極銷往國際市場,去年在上海液氣總公司1000多萬元利潤中,合資廠占70%以上。
另外,民營企業正在蓬勃興起,尤以浙江最為突出。小企業林立,自然地形成了專業化協作網。雖然多數企業尚未形成規模,但一些企業如溫州黎明和海特克、慈溪億日、寧波華液、丹東克隆、安徽寧國等廠,經過多年的奮斗,開始或已經走上正軌,其產品質量、成本、交貨期、服務等已有相當的競爭力,他們中很多廠經濟效益成為行業的排頭兵。
國企改革中資本結構調整,是最大的難題。但近兩年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所訪問的70多個企業中,大都在以不同形式推進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其中1家公司上市(天津特精),北京、上海、榆次、遼寧等4家公司“債轉股”,已經進行股份制改革或出售的有鎮江、青州、杭州精工、無錫華通、無錫氣動所、濟寧力科、威海氣動、沈陽煤機等20多個廠,大多數廠進展良好,極大地調動了經營者和職工的積極性,普遍反映企業好管了,開拓市場積極了,關心企業長遠發展的人多了,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了。但也有的企業在改制工作中,遇到阻力和困難。正在醞釀改革和尚在等待觀望的企業,應該抓緊當前經濟發展良好的時機努力推進改革。
即將開幕的2002亞洲國際動力傳動與控制技術展覽會將展示本行業領域國際、國內先進產品和先進技術,為開展行業之間和廣大主機用戶之間的技術交流和商貿洽談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希望展覽會對行業技術進步,擴大國內外貿易與合作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